5月 16

haproxy 安装 配置

[整理人:张子萌 2010-4]

一、概述

测试环境

操作系统CentOS

VIP地址:192.168.11

负载到两台web地址:192.168.1.2和192.168.1.3

WEB服务器备用地址:192.168.1.4

二、下载、安装

下载地址:http://haproxy.1wt.eu/download/1.4/src/haproxy-1.4.5.tar.gz

# tar zxvf haproxy-1.4.5.tar.gz

# cd haproxy-1.4.5

# make TARGET=linux26 PREFIX=/usr/local/haproxy

编译过程中TARGET=linux26 为系统内核版本为2.6。

# make install PREFIX=/usr/local/haproxy

# mkdir –p /usr/local/haproxy/logs

# groupadd –g650 haproxy

# useradd -u650 -g haproxy haproxy

三、配置

默认配置可以参见编译环境中examples/haproxy.cfg

本文手动编辑配置文件

# /usr/local/haproxy

# vi haproxy.cfg

global

log 127.0.0.1 local0 #使用本机的syslog来记录log

log 127.0.0.1 local1 notice

#log loghost local0 info

maxconn 4096 # ulimit-n必须是maxconn的两倍以上

chroot /usr/local/haproxy

uid haproxy

gid haproxy

daemon

nbproc 2 #设置haproxy的并发进程

pidfile /usr/local/haproxy/logs/haproxy.pid

#debug

#quiet

defaults

log global

mode http

option httplog

option httpclose #启用被动的http连接关闭

option dontlognull

option forwardfor #apache日志转发功能

option redispatch # 不会连接到宕机服务器

option nolinger #在连接关闭时立即清理连接,减少FIN_WAIT1连接

retries 3 #web无法访问的重试次数

maxconn 2000

balance roundrobin

contimeout 5000

clitimeout 50000

srvtimeout 50000

listen test 192.168.1.1:80

mode http #监听模式”tcp”也即4层,和”http”,即7层

stats enable #打开状态监控

stats auth admin:admin #进入状态监控页面

stats refresh 5s

stats uri /haproxy-stats #状态监控后缀

balance roundrobin #负载算法 roundrobin(动态加权轮循)source(加权源地址哈希)

cookie JSESSIONID prefix #处理session

option forwardfor #apache日志转发功能

option httpchk HEAD /robots.txt HTTP/1.0 #健康检测连接和协议

option forwardfor # 插入 X-Forwarded-For 头部

server web1 192.168.1.2 weight 3 minconn 100 maxconn 900 check inter 20000 fall 3

# inter 健康检测间隔 20000微妙

server web2 192.168.1.3 weight 3 minconn 100 maxconn 900 check inter 20000 fall 3

server web3 192.168.1.4 weight 3 check inter 20000 fall 3 backup

errorfile 400 /etc/haproxy/errors/400.http #根据错误号,解析错误页面

四、启动

命令在/usr/local/haproxy/sbin.

haproxy -f <配置文件> [-n 最大并发连接总数] [-N 每个侦听的最大并发数] [-d] [-D] [-q] [-V] [-c] [-p] [-s] [-l] [-dk] [-ds] [-de] [-dp] [-db] [-m <内存限制M>] [{-sf|-st} pidlist…]

-d 前台,debug模式

-D daemon模式启动

-q 安静模式,不输出信息

-V 详细模式

-c 对配置文件进行语法检查

-s 显示统计数据

-l 显示详细统计数据

&nbsp
; -dk 不使用kqueue

-ds 不使用speculative epoll

-de 不使用epoll

-dp 不使用poll

-db 禁用后台模式,程序跑在前台

-sf 程序启动后向pidlist里的进程发送FINISH信号,这个参数放在命令行的最后

-st 程序启动后向pidlist里的进程发送TERMINATE信号,这个参数放在命令行的最后但配置后,死活不会输出日志,还没找到解决方法,网上有些,但行不通:

建议第一次运行建议使用前台模式便于调试

./haproxy –f /usr/local/haproxy/haproxy.cfg –d

五、优化

a)日志部分

健康检测会产生大量日志,建议屏蔽掉。

apache不记录健康检查和监控的log

SetEnvIf Request_URI “^//robots.txt$” dontlog

CustomLog output/logs/cookie_logs/%w/cookie_log cookielog env=!dontlog

六、常见问题

a) 启动失败

使用./haproxy –f /usr/local/haproxy/haproxy.cfg –d启动系统报错如下:

Starting haproxy: [ALERT] 015/191034 (15631) : Starting proxy webfarm: cannot bind socket…on both load balancers

[ALERT] 056/103843 (1358) : Starting proxy www-balancer: cannot bind socket

解法方法:

修改# vi /etc/sysctl.conf

net.ipv4.ip_nonlocal_bind=1

保存结果,使结果生效

# sysctl –p

3月 24

rsync安装配置

rsync是linux下快速镜像工具。

下载地址:http://samba.anu.edu.au/rsync/

1. 安装

# tar zxvf rsync-3.0.5.tar.gz
# ./configure –prefix=/usr/local/rsync
# make && make install

2. 添加配置文件

添加/etc/rsyncd.conf文件,文件内容如下:

log file = /var/log/rsyncd.log #日志位置
pid file = /var/run/rsyncd.pid #进程号存放位置
lock file = /var/run/rsync.lock #锁文件存放位置

uid = root #守护进程的用户权限
gid = root

#port=873 #rsync使用的端口,默认873

#hosts allow = 192.168.1.2 #全局允许通过的IP地址

max connections = 5 # 客户端最大连接数目

[back] # 要同步的模块名
path = /back #要同步的目录
comment = source #
ignore errors #忽略IO错误
read only = no # no客户端可上传文件,yes只读
write only = no # no客户端可下载文件,yes不能下载
#list = yes #是否提供资源列表
auth users = back_root #登陆系统使用的用户名,没有默认为匿名。
hosts allow = 192.168.1.3 #本模块允许通过的IP地址
hosts deny = 192.168.1.4 #禁止主机IP
secrets file=/etc/rsync.pass #密码文件存放的位置

3. 配置密码文件

密码文件为配置文件中所写的文件/etc/rsync.pass格式为

账户:密码

4. 修改配置文件和密码文件权限为600

# chmod 600 /etc/rsyncd.conf
# chmod 600 /etc/rsync.pass

5. 启动守护进程

# rsync –daemon

可以通过以下两条命令查看进程是否存在
ps -aux |grep rsync
netstat -an |grep 873

6. 服务端程序启动后,在客户端执行第一步操作。

实例演示
cd /usr/local/rsync/bin
下载文件
./rsync -vzrtopg –progress –delete back_root@x.x.x.x::back /tmp/rsync
上传文件
./rsync -vzrtopg –progress –delete /tmp/rsync back_root@x.x.x.x::back

rsync参数的具体解释如下:

-v, –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
-q, –quiet 精简输出模式
-c, –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,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
-a, –archive 归档模式,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,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,等于-rlptgoD
-r, –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
-R, –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
-b, –backup 创建备份,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,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~filename。可以使用–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。
–backup-dir 将备份文件(如~filename)存放在在目录下。
-suffix=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
-u, –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,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,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。(不覆盖更新的文件)
-l, –links 保留软链结
-L, –copy-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
–copy-unsafe-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
–safe-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
-H, –hard-links 保留硬链结
-p, –perms 保持文件权限
-o, –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
-g, –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
-D, –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
-t, –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
-S, –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
-n, –dry-run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
-W, –whole-file 拷贝文件,不进行增量检测
-x, –one-file-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
-B, –block-size=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,默认是700字节
-e, –rsh=COMMAND 指定使用rsh、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
–rsync-path=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
-C, –cvs-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,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
–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,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
–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没有的文件
–delete-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
–delete-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
–ignore-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
–max-delete=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
–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,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
–force 强制删除目录,即使不为空
–numeric-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
–timeout=TIME IP超时时间,单位为秒
-I, –ignore-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
–size-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,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
–modify-window=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,默认为0
-T –temp-dir=DIR 在DIR中创建临时文件
–compare-dest=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
-P 等同于 –partial
–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
-z, –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
–exclude=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
–include=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
–exclude-from=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
–include-from=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
–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
–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
–config=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,不使用默认的rsyncd.conf文件
–port=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
–blocking-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
-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
–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
–log-format=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
–password-file=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
–bwlimit=KBPS 限制I/O带宽,KBytes per second
-h, –help 显示帮助信息

rsync有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:

1)拷贝本地文件。当SRC和DES路径信息都不包含有单个冒号”:”分隔符时就启动这种工作模式。如:rsync -a /data /backup

2)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(如rsh、ssh)来实现将本地机器的内容拷贝到远程机器。当DST路径地址包含单个冒号”:”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z *.c foo:src

3)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(如rsh、ssh)来实现将远程机器的内容拷贝到本地机器。当SRC地址路径包含单个冒号”:”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z foo:src/bar /data

4)从远程rsync服务器中拷贝文件到本地机。当SRC路径信息包含”::”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 root@172.16.78.192::www /databack

5)从本地机器拷贝文件到远程rsync服务器中。当DST路径信息包含”::”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 /databack root@172.16.78.192::www

6)列远程机的文件列表。这类似于rsync传输,不过只要在命令中省略掉本地机信息即可。如:rsync -v rsync://172.16.78.192/www